三昧
词语解释
三昧[ sān mèi ]
⒈ 佛教用语,梵文 Samādhi 的音律,意思是止息杂念,使心神平静,是佛教的重要修行方法。借指事物的要领,真谛。
例正令笔扛鼎,亦未造三昧。——陆游《示子过》
深得其中三昧。
英(Budd.) purity and calm arising from correct relization; knack; secret;
引证解释
⒈ 佛教语。梵文音译。又译“三摩地”。意译为“正定”。谓屏除杂念,心不散乱,专注一境。
引《大智度论》卷七:“何等为三昧?善心一处住不动,是名三昧。”
晋 慧远 《念佛三昧诗集序》:“夫三昧者何?专思、寂想之谓也。”
宋 叶适 《法明寺教藏序》:“﹝ 妙真、普济 ﹞率州士女修念佛三昧,以旌 昶 之绩而嗣 忠 之业於无穷,志甚远也。”
明 刘元卿 《贤奕编·仙释》:“岂不闻善知识能迴三毒为三昧,迴六贼为六神,迴烦恼作菩提,迴无明为大智。”
⒉ 奥妙;诀窍。
引唐 李肇 《唐国史补》卷中:“长沙 僧 怀素 好草书,自言得草圣三昧。”
宋 周紫芝 《竹坡诗话》:“集句近世往往有之,唯 王荆公 得此三昧。”
《红楼梦》第四八回:“听你説了这两句,可知‘三昧’你已得了。”
秦牧 《艺海拾贝·数字与诗》:“我觉得 唐、宋 许多诗人,都是深懂此中三昧的。”
⒊ 指三昧真火。
引《封神演义》第八回:“太一真人 动了心中三昧, 毘芦仙 亦显神通。”
国语辞典
三昧[ sān mèi ]
⒈ 佛教谓修行者将心集中在一点的状况。为胡语音译。基本上和把心保持在无散乱或静止的境界相似。也作「三摩地」、「三摩帝」、「三摩提」。
引《成实论·卷一二》:「今当论三昧。问曰:『三昧何等相?』答曰:『心住一处是三昧相。』」
⒉ 诀要、窍门。
引《宋史·卷三四四·李之纯传》:「之仪能为文,尤工尺牍,轼谓入刀笔三昧。」
《红楼梦·第四八回》:「既是这样,也不用看诗。会心处不在多。听你说了两句,可知三昧你已得了。」
英语Samadhi (Buddhist term)
德语Samadhi (Sprachw)
法语Samadhi
分字解释
※ "三昧"的意思解释、三昧是什么意思由语桥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。
造句
1.他虽年过花甲,却如此容光焕发,这个中三昧,连他自己一下也说不清。
2.行者若常以白净之信心,自住金刚萨埵三昧,修五相成身等妙行,即现得契证佛智,圆满佛身,成就利他事业。
3.对于不太熟的人,很多人反而能够敞开心扉,王学谦深谙此中三昧,搭讪起来毫无压力。
4.他虽年过花甲,却如此容光焕发,这个中三昧,连他自己一下也说不清。
相关词语
- sān sān zhì三三制
- sān mù三木
- sān zhì三至
- sān bǎi三百
- sān shēn diàn三身殿
- èr sān二三
- sān shēn三身
- sān guó yǎn yì三国演义
- jù yuè sān bǎi距跃三百
- sān nián bì三年碧
- sān fāng三方
- sān mín zhǔ yì三民主义
- sān guó三国
- sān jié三节
- sān bǎi qián三百钱
- sān lǐ wù三里雾
- sān sè jǐn三色堇
- sān zhèng三正
- pīn mìng sān láng拼命三郎
- yī èr sān一二三
- sān sè三色
- sān cì三次
- sān sān liǎng liǎng三三两两
- sān gū三姑
- sān chǐ jiàn三尺剑
- sān biàn三变
- sān píng三平
- dì sān第三
- shí sān食三
- sān gù cǎo lú三顾草庐
- ài mèi暧昧
- sān jié rén三节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