路出大梁城,关河开晓晴。译文及注释
译文
我一路经过大梁城,旭日初升照着河流关山。
阳光下翻滚的浪涛把龙宫摇撼,狂风扫平了大雁栖息的沙滩。
斜倚着宝剑感叹身世飘泊不定,张帆快行旅途心情暂时舒展。
茫茫一片不知身在什么地方,空旷处有船棹歌声声传到耳旁。
注释
大梁:古地名,即今河南开封。
关河:原指函谷关、蒲津关等与黄河,后多泛指山河。
龙窟:龙住的地方,此处指水底。
雁沙:大雁栖息的沙地,此处指黄河岸边的沙滩。
空外:天外,空中。
棹(zhào)歌:船工行船时所唱之歌。
参考资料:
1、宋丽静选注.宋元明清诗选:河北大学出版社,2006.10:142
2、李梦生注译.元明诗一百首:上海古籍出版社,1999年07月:120
创作背景
诗人从开封出来,渡黄河,然后西游秦晋或北游燕赵,具体时间和游踪不详。这首诗是为描写离开大梁城北渡黄河的情景而做。
参考资料:
1、侯全亮,孟宪明,朱叔君选注.黄河古诗选:中州古籍出版社,1989.09:206
2、麻守中,张军主编.历代旅游诗文赏析:吉林文史出版社,1991年10月:102
鉴赏
开始这两句点明他从大梁走出来,经过一些关山,在一个晴朗的早晨,来烈了黄河边上。接着便写渡黄,河所看到的壮美景象,上承“晓晴”,太阳从东方升起,远射天汉,云蒸霞蔚,光采绚丽;阵阵暖人的晨风,把落雁平沙吹拂得那样平整熨贴。上句写天空,大河的上空阳光放出异彩;下句写河滩,晨风阵阵轻柔拂面。“翻”和“扫”两个动词用得准确、传神,两句相对,构成了一个浓淡相生、动静适宜的意境。
“茫茫不知处,空外樟歌声。”触景生情,四句写自己在渡黄河时发出的感慨。谢榛为人正直,又重友情,在旅游京师时以诗交友,曾居“后七子”的盟长。后来由于和李攀龙论诗意见不合,竟借口谢为“布衣”被排斥在“七子”之外,甚至受到人身攻击,这对于谢榛来说,心中肯定是有不平的,一个“嗟”字道出了他被弃置后的悲凉。现在已在渡河,晨风习习,帆张船疾,旅途的快乐使他忘却了一腔不快,心中抑郁为之一扫。诗人站在船头上,广阔的天际,滔滔巨流,四顾茫茫,几乎不觉身在何处,在虚空渺远的地方,还传来一阵阵船夫的号子声和歌声。这是劳动的欢乐,抑为痛苦的呻吟。它能激起诗人共鸣的原因诗中并没有明说,但联系他的性格,以及他的遭遇,其心境有欢乐也有悲哀。有对于黄河壮美景色的赞叹,也有内心郁闷的抒发。
这首诗风格规模杜甫,句法格律,森严井然。尾联拓开,以一片空灵虚幻的景色寄意属情,如同王维“君问穷通理,渔歌入浦深”一样,不言而言之,富有哲理,给人以深广的想象境地。
谢榛简介
明代·谢榛的简介
谢榛(1495~1575)明代布衣诗人。字茂秦,号四溟山人、脱屣山人,山东临清人。十六岁时作乐府商调,流传颇广,后折节读书,刻意为歌诗,以声律有闻于时。嘉靖间,挟诗卷游京师,与李攀龙、王世贞等结诗社,为“后七子”之一,倡导为诗摹拟盛唐,主张“选李杜十四家之最者,熟读之以夺神气,歌咏之以求声调,玩味之以裒精华。”后为李攀龙排斥,削名“七子”之外,客游诸藩王间,以布衣终其身。其诗以律句绝句见长,功力深厚,句响字稳,著有《四溟集》、《四溟诗话》。
...〔 ► =$docheckrep[2]?ReplaceWriter($ecms_gr[writer]):$ecms_gr[writer]?>的诗(749篇)〕猜你喜欢
- 山不厌高,海不厌深。
- 涉江采芙蓉,兰泽多芳草。
- 去来江口守空船,绕船月明江水寒。
-
少年不识愁滋味,爱上层楼。爱上层楼。为赋新词强说愁。
出自 宋代 辛弃疾: 《丑奴儿·书博山道中壁》
-
老来情味减,对别酒、怯流年。
出自 宋代 辛弃疾: 《木兰花慢·滁州送范倅》
- 天阶夜色凉如水,卧看牵牛织女星。
-
梧桐叶上三更雨,叶叶声声是别离。
出自 宋代 周紫芝: 《鹧鸪天·一点残红欲尽时》
- 死去元知万事空,但悲不见九州同。
-
殷勤花下同携手。更尽杯中酒。美人不用敛蛾眉。
出自 宋代 叶梦得: 《虞美人·雨后同干誉才卿置酒来禽花下作》
-
难相见,易相别,又是玉楼花似雪。
出自 唐代 韦庄: 《应天长·别来半岁音书绝》